外泌体携带大量特异性的蛋白质(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功能性的mRNAs、miRNAs等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促血管新生和抗肿瘤免疫等生理过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程密切相关。...
外泌体提取,PEG-base沉淀法,聚乙二醇(PEG)可与疏水性蛋白和脂质分子结合共沉淀,早先应用于从血清等样本中收集病毒,现在也被用来沉淀外泌体,其原理可能与竞争性结合游离水分子有关。利用PEG沉淀...
药物安全性评价,生物药的原研制剂很多质量参数都是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只要在该范围内的波动就不会改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也是QbD理念的**所在——不会对品质造成影响。曾有一家瑞士仿制药公司,为了...
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复杂 RNA 和蛋白质的小膜泡 (30-150nm),现今,其特指直径在40-100nm的盘状囊泡。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
外泌体由细胞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释放。携带几种类型的货物分子,如核酸和蛋白质,因此,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对于临床诊断。载有肿瘤特异性RNA的外泌体被用作**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外泌体蛋白被认...
外泌体(exosome)是活细胞分泌的30-200nm的囊泡,在电镜下具有非常明显单层膜结构,通常为茶托型或一侧凹陷的半球形。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
外泌体初次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 1987年Johnstone将其命名为“exosome”。现今,其特指直径在40-100nm的盘状囊泡。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其主要来源于细胞...
外泌体鉴定透射电镜观察能够确认外泌体的形态学特征,但无法体现样本中所有外泌体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及整体浓度;流式细胞仪可测定的粒径大小为150nm以上,并不适合检测游离的外泌体颗粒。英瀚斯生物采用基于马...
外泌体表面有其特异性标记物(如CD63、CD9蛋白),用包被抗标记物抗体的磁珠与外泌体囊泡孵育后结合,即可将外泌体吸附并分离出来。磁珠法具有特异性高、操作简便、不影响外泌体形态完整等优点,但是效率低,...
外泌体是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的膜性小囊泡,是细胞间信号传输的载体。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表彰其在细胞间囊泡运输调控机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将外泌体研究的热度...
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取决于起源细胞和起源组织或细胞在外泌体产生时的状态。先前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可能像细胞垃圾袋一样,排出多余和/或无功能的细胞成分。此外,内吞囊泡还参与细胞表面蛋白和信号分子的循环。**...
外泌体可以通过细胞外刺激、微生物攻击和其他应激条件的诱导等而生成。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异于普通微泡直接由细胞出芽脱落生成,外泌体的形成始于细胞内陷形成早期内体,随后在内体转运复合体及一些相关蛋白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