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主导模式:车企自建桩与合作建桩模式并存车企为提供更质量的服务,将充电桩作为售后服务提供给车主更质量的充电体验,主要适用于较为成熟的电动汽车企业当中,对于资金和用户数量有较高要求。采用车企主导模式的充电桩,大部分为公用充电桩,以及私用充电桩。而充电桩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加,车企在能源供给与技术方面相对运营商而言较为匮乏,很难解决建桩成本和车主服务之间的矛盾,同时资金压力较大,部分车企开始从自建充电桩逐渐转变到与运营商合作运营的模式。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维持新能源电动汽车能源补给。中山一体式充电桩安装
许多欧洲国家没有达到AFID的建议标准。AlternativeFuelInfrastructureDirective建议每个欧盟成员国实现每个公共充电桩满足10辆轻型电动车的目标,即公共车桩比达到10:1,同时需满足每辆纯电动汽车配备1kW充电功率;每辆插电混动汽车配备0.66kW充电功率。然而,2021年欧盟平均公共车桩比为14:1,高于2020年的11:1,也高于建议标准。小部分国家如荷兰实现了该目标,其公共车桩比为5:1,大部分国家未能达到该标准,如冰岛、丹麦、挪威、德国、瑞典、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公共车桩比甚至超过20:1。 杭州智能充电桩品牌充电桩产业链的上游为充电桩硬件设备和各类元器件。
截止2021年底,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13家,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分别运营25.7万台、25.2万台和19.6万台,继续保持前面的市场地位。整体来看,前面家运营商运营充电桩数量占总量的89.2%,前面家企业合计占比超过60%,充电运营市场整体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头部企业资源占优,凭借规模基础优势将继续构建大规模充电网络。未来充电桩行业注定是“寡头游戏”。充电桩市场空间巨大,对资本具有持续吸引力,但是行业特性决定了优胜劣汰速度更快,物理壁垒凸显,马太效应更加明显。盲目的资本投入,单纯赚取“电费+服务费”是很难盈利,因此需要企业具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互联网思维和服务意识。因此未来行业将是寡头垄断的格局,强者恒强。
交流充电桩,俗称“慢充”:技术成熟、壁垒低、建设成本低,但充电效率较低,适用于公共停车场、大型购物中心和社区车库中。交流桩对电网改造要求低,需先通过车载充电机(OBC)将电网的交流电进行变压和整流,转换为直流电后对汽车电池充电,所以充电速度较慢,充满电一般在6~8个小时,目前主流单桩功率为7kW,综合成本约0.5元/W。按充电方式分类角度,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总量中主要为交流充电桩。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1年我国交流桩保有量为214.7万台,直流桩保有量为47万台。按充电地点分类角度,私人桩以交流充电桩为主,交流桩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对电池损耗较小、满足消费者利用汽车长时间闲置之余充电的需求。公共桩同时具备直流桩与交流桩,且公共交流桩、直流充电桩的比例近几年保持在6:4左右。一方面直流桩建设成本较高导致数量偏低;另一方面,目前的充电设备可基本满足用户有计划充电和应急充电需求。因此,6:4的比例符合目前的市场合理性。然而由于用户对快速充电需求的增加,预计直流快充桩在未来两年的保有量占比将有所提升。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充电桩建设尚不完善。
早期充电桩市场由国家主导,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家电网和普天新能源,同时比亚迪为自身生态建设入局较早。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大量社会资本进入行业开启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2016年后由于竞争加剧,部分企业退出市场;同时企业差距逐渐拉大。《2020年单位工作报告》中充电基础设施正式被纳入七大“新基建”产业之一;2021年国家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应坚持稳字当头,强化政策发力,充电桩作为新基建组成之一,在稳增长主线下,建设节奏或将加速。 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配套服务设施,充电桩的现有市场规模,现阶段还是远远低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数量。广州美标充电桩哪家好
充电桩可分为交流电桩和直流电桩。中山一体式充电桩安装
汽车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为充电桩部件与设备制造环节;中游为充电运营环节,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建设和运营服务;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充电桩用户,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个人消费。其中设备零部件生产商(装备端)和充电桩运营商(运营端)是充电桩产业链主要的环节。2.1装备端:新基建下投资加码,充电桩新一轮建设浪潮按照不同的标准,充电桩可作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标准有如下四种:分别是按充电方式、安装地点、安装方式和充电接口来分类,其中用得多的是按照充电方式及安装地点来进行分类,结合来看,公用充电桩一般采用直流充电桩,充电功率大,充电时间短;桩及私人桩一般采用交流充电桩,技术成熟,安装成本低。 中山一体式充电桩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