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移植途径的选择与建立临床应用中国共识》内容所包含的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等级判定和表示方法参考GRADE推荐与评价体系。菌群移植(FMT)移植路径可划分为上消化道路径和下消化道路径。上消化道路径包括口服、胃镜、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空肠管、经皮内镜胃/肠造瘘管(PEG/J管);下消化道路径包括结肠镜、结肠置管、乙状结肠/直肠镜和经肛门保留灌肠(以下简称灌肠)。就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整体而言,现有证据表明两者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菌群移植有多少临床注册?河南小肠菌群移植安全性
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寄生了数以百万亿计的微生物,其中肠道菌群不仅在营养吸收、物质代谢、免疫防御等重要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与心脏病、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联。肠道菌群之所以对人体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会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影响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展。同种异源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一种血液疗法,但是可能造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严重并发症,使该疗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allo-HSCT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肠道菌群损伤,提示针对肠道菌群的干预手段,或可用于改善allo-HSCT疗法的预后[1]。来自Blood上2020年发表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在100名接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中发现,粪便菌群的α-多样性及组成的特定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风险相关,提示菌群移植(FMT)等菌群干预手段或可用于预防急性GvHD的发生。同年FMT成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潜在方法,并已纳入中国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共识中[3]。四川自体菌群移植临床应用上海沃本提供的菌液可改善自闭症。
在人类的肠道、皮肤、口腔等各个部位,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其中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内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而菌群检测就是对这个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菌群检测是揭示人体内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我们有望在预防和解决肠道疾病、改善健康状况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真正地解码菌群之谜,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福祉。
菌群移植移植途径的选择:1.推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使用鼻十二指肠/空肠管或胃镜输注菌液(1A)胃镜或鼻十二指肠/空肠管输注菌液均对rCDI有明显疗效。留置鼻肠管便于重复输注,同时便于给予肠内营养等其他诊疗。由于单次FMT对CDI已可达到明显疗效,故也可胃镜下一次性输注菌液。2.推荐如患者无法耐受胃镜或鼻十二指肠/空肠管,可考虑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管(PEG/J管)输注菌液(2C)有研究报道,使用PEG/J管行FMT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不能耐受留置鼻肠管或胃镜,但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适宜,也方便反复多次行FMT。肠道菌群移植在痛风中的应用研究。
2型糖尿病肥胖受试者菌群移植后的菌群定植:一项24周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2021该研究发表在《Gut》杂志上。该研究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61名患有T2DM的肥胖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三个平行组:FMT加生活方式干预组(LSI)、FMT单独组或LSI单独组,每4周一次,持续12周。FMT菌液是由6名健康的瘦供体捐赠者配制的。在基线检查时,第4周、第16周和第24周进行粪便宏基因组测序。主要结果是受试者在第24周获得≥20%的微生物群来自瘦供体。总结语:重复FMT可提高T2DM肥胖患者的菌群定植水平和持续时间。将生活方式干预与FMT相结合,可使患者的微生物群发生更有利的变化,并改善血脂水平和肝硬度。菌群移植在帕金森患者中的应用--上海沃本。青海小肠菌群移植安全性
CELL一图读懂:菌群-肠-脑轴--上海沃本。河南小肠菌群移植安全性
为规范菌群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2021年8月27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制定并印发了《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21年版)》。该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菌群移植的比较低要求,适用于应用同种异基因菌群移植改善消化系统及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的消化系统外疾病,其供体来源包括亲属及非亲属。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的出台,意味着菌群移植技术日趋成熟,确保了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更有利于菌群移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河南小肠菌群移植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