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菌群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2021年8月27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制定并印发了《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21年版)》。该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菌群移植的比较低要求。规范适用于应用同种异基因菌群移植改善消化系统及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的消化系统外疾病,其供体来源包括亲属及非亲属。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的出台,意味着菌群移植技术日趋成熟,这将更有利于菌群移植技术的深入推广和应用,造福更多的患者~研究显示,菌群移植在改善肠道健康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湖南肠道菌群移植成功案例
有证据表明,肠道中的共生细菌可帮助塑造肝脏,从而帮助清扫病毒。肠道菌群在抵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一种潜在的免疫调节疗法。Ren等报道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继续抗病毒治疗期间,通过胃镜(鼻十二指肠输注的方式)进行FMT,每4周一次(1-7个疗程),5名参与者中有4人乙肝e抗原(HbeAg)转阴,对照组的13人继续呈现HbeAg滴度阳性反应(p=0.0002)。安徽菌群移植自闭症移植后的菌群需要一定时间在患者肠道内定植和生长,发挥作用。
2012年,报道的关于菌群移植(FMT)改善人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是由Vrieze等进行的,相关结果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该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研究FMT对患有代谢综合征的男性的血糖和脂质代谢的作用,9例患者接受来自瘦健康供体的的粪菌移植(同种异体移植组),另外9例患者则接受自己的粪菌作为对照(自体移植组)。结果表明FMT进行到第6周时,同种异体移植组患者其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粪便微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而自体移植组无明显变化。
2015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将菌群移植(FMT)纳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随后,通过本项目团队的努力,山东、河北、云南、广东等省份也将FMT纳入临床收费项目,推动了FMT在国内的发展。2020年8月20日,上海市将粪菌移植纳入医疗新技术目录,是我国早期个将FMT正式纳入临床医疗服务的直辖市。菌群移植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部分可不住院的患者可以通过提供肠道菌群胶囊方式为患者进行菌群移植服务,根据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刊登的共识提示对于部分疾病使用菌群胶囊效果与住院诊疗无统计学差异。菌群移植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失衡与多种慢性病有关联。
菌群移植的概念是通过将健康的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建肠道内菌群平衡以达到诊疗疾病的目的。目前菌群移植的作用机制有几方面:一是营养刺激:刺激肠上皮细胞分化促进肠粘膜修复破损;二是肠道粘膜的保护:形成一层中性或有益菌构成的屏障阻止病原菌入侵人体;三是免疫调节:刺激黏膜淋巴组织的发育维持免疫系统的适度活跃;参与机体代谢:分解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合成保护性化合物,降解有害化合物。其中免疫调节是菌群移植作用机制的主要重点。菌群移植不仅关乎医治,更在于通过微生物调节,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安徽自闭症肠道菌群移植
菌群移植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可能成为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新手段!湖南肠道菌群移植成功案例
在检测过程中,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的数量变化,也能提供大量关于人体健康的信息。比如,当革兰氏阳性杆菌数量增加时,可能提示肠道健康出现问题;而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加,可能和免疫系统失衡有关。通过菌群检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内的微生物菌群情况,从而指导人们更好地预防疾病,或者及时发现已经出现的健康问题。未来,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菌群检测将会更加普及,成为一种常规的健康检查项目。湖南肠道菌群移植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