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和实验教学质量等方面评价。严格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要求,实施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探索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10.优化实验教学人员岗位环境。中小学要明确教师实验教学工作量标准,把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实绩作为相关学科教师职称评聘、绩效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加快畅通实验教学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职称评聘通道,逐步提高其高等职称的比例。(六)强化实验教学安全管理11.压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各地各校要切实增强实验教学安全意识,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实验教学安全预案。各地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完善教学用试剂()中的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采购、运输、储存、保管、使用、回收管理办法,既要保障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又要确保使用处置安全,达到要求。要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健全实验教学安全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排查。12.保障实验教学安全环境。各地要及时、按需配备危险化学品柜,确保所有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部纳入专柜管理。 强化教研专业引导,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内蒙古实验信息管理与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健全学生实验记录簿,低值易耗品登记簿,实验仪器损坏、报废、赔偿、维修登记簿,自制教具登记簿、课外科技活动(含科学园和小气象站的日常管理、观察记录等)登记簿。做好实验室的技术资料(仪器说明书、自制教具材料及实验中收集的数据等资料)、管理资料(有关文件、仪器验收单、仪器借还维修等记录)和%u655资料(实验%u655计划、实验室安排、实验%u655总结等)的建立、收集与整理归档工作。五、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使用1.提高科学课实验开出率按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完成演示、分组等各类实验,积极提供学生直接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机会,适当增加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趣味实验。实验操作要正确、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达到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2.有效开展科学探究实验制定学生探究性实验计划,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可以结合各校自身特点,开设有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及探究课题。创造条件开放科学探究实验室,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u8BA生亲历各种科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条件的可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的实验次数、时数。浙江实验教学与实验仪器实验教学管理平台通过AI摄像头轮巡采集实验室的使用情况。
分年级、分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课时,严格实验教学程序和规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实验教学管理,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开展特色实验教学或实践活动。4.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各地要对现有相关学科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列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确保到2022年前完成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全员轮训。实验室管理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一并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中,强化岗前培训。鼓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协同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教师实验教学培训基地,强化专业学习与跟岗实践相结合。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培训的支持力度。师范院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把实验教学能力列入师范类相应专业基本培养目标。各地要将实验教学能力纳入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聘必备素质考查。5.保障实验教学条件。各地各校要按照标准和实际需求建设实验教学场所,支持探索建设学科功能教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教育创客空间等,鼓励对普通教室进行多功能技术改造,建设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环境。
市、区两级教育信息中心分别完成市、区、校三级相关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辖区内相关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督导;各区教研部门负责区级监管平台的日常实验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市教科院负责市级平台的使用和管理。通过市、区、校三级实验教学与测评监管平台管理端,观测和指导各理科实验教学的开课情况、教学过程和学习实况等环节,提高理科实验教学工作的执行力,推动实验教学和考试评价良性互促。(二)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6.实施培训。开展对相关学科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室管理教师技能的分析研判,制定主题式培训方案,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列入各地各校年度培训计划。根据省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安排,在2023年前完成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室管理教师技能的全员首轮培训。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学科教师全员参加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安全管理培训。7.开展教学研究。各级教科研机构将实验教学纳入教研体系,纳入教师业务技能竞赛,经常性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及时总结并推广实验教学典型经验和做法。将实验教学纳入校本教研内容,每学年至少1次实验教学展示活动。设立20项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实验教学专项课题。8.建设培训基地。“十四五”期间。加强实验室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各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第三条本规程所指实验室包括:中学理科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小学科学(自然)实验室、艺术教室、历史地理教室、实践活动室和开设其他课程需要的教室等。第四条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第五条实验室应提供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开设实验课的环境和条件,应满足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第二章设置与仪器配备第六条实验室建设应执行《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规范》(教基〔2006〕16号),教学仪器设备(包括课程教学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学训练和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工具、教具、材料、用品)的配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实验室应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课程标准进行设置,实验室的数量要与学校的规模相适应,保证满足教学需要。高中应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通用技术、艺术等教室和开设其他课程需要的教室。通过全国各地遴选的仪器在线展演。安徽学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安全管理软件
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内蒙古实验信息管理与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宜与仪器室毗邻设置。也可以因地制宜,放在走廊等处。6.科学园配置要求(1)科学园应与校园环境有机结合。(2)根据%u655内容和的实际条件确定场地大小。可设计在校内或校外的教育基地内。(3)园内可分植物区、常见小动物饲养区、实验区,也可有机结合。(4)生物园地应配备相应的设施,包括供水、排水、用电系统,阴棚、花架、水池、水箱、铁笼等。有条件的可建温室、无土栽培室、培养室、工具房等。室外的水电设施和各专室应有安全、保护措施。7.小气象站配置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参考规格要求单位配备数量备注1百叶箱个12最低温度计个13干湿球湿度计个14雨量筒个15风力风向计带记录台16地温计个1说明:小气象站可设在校园空旷地域或科学园内,四周不影响通风。二、科学实验室仪器配备小学科学%u655仪器参照教育部和省有关标准配备,可根据新教材要求适当调整。三、科学实验人员队伍建设类别名称办学规模2轨4轨6轨8轨科学教师或实验员1人2人3人不少于4人科学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教材,能完成本学科所有实验,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研究;参加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制订每学期实验计划。科学教师应达到省规定的学历,并通过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内蒙古实验信息管理与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17轨~20轨参照20轨,20轨以上根据情况适当增加。2.新建实验楼及整体搬迁的在实验室规划上应充分考虑班级数,根据发展的需要和适应课程对探究性实验的要求,适当增加实验室个数,并留有一定余地。3.理、化、生合建一个数字化实验室,有条件的可建物理和生化二个数字化实验室。4.理科实验室应提高学科之间的通用性,并已在数量设置上作适当减少。考虑到文理分科的特殊性,文科学生多的可减少理科实验室,增配文科实验室(见历史地理实验室标准)。5.如选中选择性模块,则该模块内的内容为必配。(三)实验室通用要求1.实验室的使用面积:90~110㎡/间,生均不小于㎡。数字化实验室使用面积建议在120㎡以上。(...